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447亿!我国抢先发力占得先机

览富财经   2023-07-11 17:20:22

7月11日早盘,卫星互联网板块延续了昨日的强势表现,上海沪工(603131.SH)两连板。截至当日中午收盘,航天智装(300455.SZ)涨19.96%,合众思壮(002383.SZ)涨10%,上海沪工涨9.99%,盛路通信(002446.SZ)涨6.05%。


(资料图片)

消息面上,近日,我国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分析人士表示,我国低轨卫星星座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增长,整个产业链市场空间或将达到千亿元级别。

卫星互联网技术实现快速发展

近日,我国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据了解,执行这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丙/远征一号S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该火箭首次实现了北京远程测试网络系统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远程辅助测发系统互联互通,可以在北京进行远程辅助支持,提高了发射效率。

与以往不同的是,远征一号S运载火箭上面级采用新型曲面栅格过渡段,成功减重35%,大幅提升了火箭的运载能力。测量系统采用天地基一体化测控模式,具备全程无盲区测控能力,显著提高了适应性。

目前,我国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及应用技术快速发展,已有10余个省市制定了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是稀缺战略资源,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国内外竞争激烈,我国抢先发力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已经初步建成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而中国在星座数量和建设周期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具体方向上,低轨轨道频段的资源更为稀缺,国内外的竞争也愈发激烈,我国也在该领域率先发力并占得先机。

事实上,低轨卫星的优势突出,因其具有传输延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整体制造成本低等特点,更适合卫星互联网部署运营。

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地球近地轨道可容纳约6万颗卫星,低轨卫星所采用的Ku及Ka通信频段资源趋于饱和,预计到2029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约5.7万颗低轨卫星,空间轨道和频段成为各国争抢的焦点,卫星将进入密集发射期。

早在2020年,我国就已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中国星网计划发射约1.3万颗低轨卫星,现已完成实验星及部分组网低轨卫星招标,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启动发射。2021年底,“G60星链”发布,计划打造国内首个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规划产能300颗/年,单星成本下降35%,预计今年投入使用,“十四五”期间将建成1个全球低轨卫星通信星座。

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应用端的逐步落地,我国卫星互联网将进入到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市场空间广阔,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

业界普遍认为,卫星互联网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值得重点关注。

根据SIA的数据,2021年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规模为292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空间将达到447亿元,2021年至2025年行业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1%。未来,随着低轨卫星组网,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及服务等环节。目前,整个行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任务集中在空间段及地面段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游的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及地面设备等领域或将率先受益。

卫星平台和载荷是生产制造环节中的重要细分领域,卫星平台包括结构系统、供电系统、遥感测控系统等,卫星载荷包括天线分系统、转发器分系统等,地面设备包括固定地面站、移动式地面站等。

中泰证券表示,从产业价值的分布来看,中下游占比更高,随着技术及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应用端相关环节有望接力迎来快速发展。可以关注铖昌科技(001270.SZ)、盛路通信、海格通信(002465.SZ)和中国卫通(601698.SH)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