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速讯丨智能手机在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中的场景分析和路径优化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3-04-24 14:56:27

[摘 要]调查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助力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具有显著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因此,需要强化智能学习课程建设,打造智能手机课堂;用好智能学习工具,营造智能学习环境;强化智能学习的学习投入辅导,加强其他思想主题的教育;开发智能学习监测系统,推进学习评价智能化。

[关键词]智能手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

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借助智能手机的移动性、个性化、智能化等优势升级学习方式,重建学习空间,增强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学习思政课的科学性,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本文基于对442名高校在校大学生抽样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学习的情况,研究智能手机对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策略。


(相关资料图)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中的场景分析

智能手机深度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信息收集、生产、分发、互动和评价全过程,创造了一个新的思政课学习环境。

1.从时空拓展看,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常用必备工具

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较长。调查显示,44.8%的大学生每天使用4—6小时的智能手机,23.3%的大学生的智能手机使用时长甚至达到7—9小时,仅有3.17%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

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学习的场所灵活多样。宿舍作为校园生活的起居场所,94.34%的大学生会在宿舍利用智能手机学习。由于智能手机携带方便,84.62%的大学生会在排队等候和日常通勤进行时政信息浏览与学习,也有超过60%的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在图书馆和教室进行学习。可见,智能手机基本覆盖到学生的绝大部分生活场景。

2.从供需平衡看,智能手机在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手段中脱颖而出

智能手机作为新一代学习工具,其突出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信息及时、操作便捷,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学习资源供给。智能手机让时政热点、新闻资讯的获取变得便捷,97.51%的大学生认为手机学习资源更加丰富,使用各类软件和课件对思政课学习进行补充。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手机提供的时政案例、宣传教育使得思政课学习质量更高。

学习效能评析。利用智能手机开展“人机协作”式学习,自主自组织的学习方式成为智能学习优势。68.55%的大学生认为手机学习高效,64.25%的大学生认为智能手机给他们更强的学习动机。

3.从课内外连通看,智能手机既促进课程学习又增强自主学习

对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学习的目的调查显示,97.74%的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主要目的在于看慕课、完成作业和预习课程,预先进行基础性的思政课学习,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智能手机依靠分布式、多种社交媒体支持,以弹幕、评论区为主要交流阵地,促进师生、生生、组组间思想及情感的交流。

92.76%的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发展学习兴趣,旨在通过手机形象生动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全类型资源,丰富思政课的学习内容,增进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兴趣。

智能学习通过系统测评和教师测评结合、自评和学生互评结合,以在线作业、随堂测试、线下考试为考核内容,建立实时的全面评价机制,更加精准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以此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因此,作为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手段或工具,智能手机在一定意义上升级了传统教育和学习方式。

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学习思政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学习思政课,在学习资源、学习管理、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1.在学习资源上,要解决数量与质量的矛盾

智能手机终端集聚许多开放的学习APP,富集了许多学习资源,但是仍有41.4%的受访大学生受困于学习资源。第一,学习信息传播及时,但存在弹出信息干扰。即时弹出的消息,一方面让大学生获得最新资讯,不自觉地养成对即时信息的关注热情;另一方面,信息追逐意味着信息绑架,可能导致不良信息“趁虚而入”,对大学生认知判断和价值观形成产生误导。第二,智能手机平台学习资源富集,但思政学习资源相对有限。智能手机上的学习软件集合多种用途的资源,但专业的、集中的思政课学习平台和资源不多,并且手机课程以大众学习为目标,缺乏个性化与针对性。第三,手机上思政课程日渐增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在教师教学水平、课程制作技术与资金投入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下,不同平台、不同高校的手机思政课的质量不一,同质化严重,教学内容缺乏挑战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习管理上,要解决主体与环境的矛盾

第一,学习注意力分散,学习进度趋缓。长期使用智能手机,会使大学生注意力失焦、专注力下降,导致大学生难以系统建构思政知识,学习任务的不断堆叠又阻碍学习进度。第二,智能推荐精准,但大学生自主性不足。智能手机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精准识别大学生的学习痕迹和行为偏好,随时随地给使用手机学习者进行精准信息推送,使大学生很容易因好奇心而不断点击阅读这些推送内容,分散学习注意力,难以持续投入理论学习。第三,智能学习缺乏有效监督,学习进度难以保障。在移动智能学习时,大学生处在完全依靠自觉性的学习情境中,加上缺少教师对课堂的直接管理和监控,过度依赖学生的自主性会让在线学习流于形式,影响学习效果。

3.在学习方式上,要解决浅学与深学的矛盾

第一,智能手机信息碎片化,冲击深度学习。海量信息难以体系化、结构化,使得大学生进行智能手机学习思政知识时获得“点”的知识,而无法达到“线”和“面”的系统认知;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以往连续性的学习时间和固定的学习空间被打破,长期深入钻研学习和深度思考变得相对稀缺。第二,依托虚拟的智能手机学习平台,教学互动深度不够。依托智能手机的云端学习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沟通的环节,弱化师生关系和学生的朋辈关系。第三,移动学习的娱乐化,弱化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理论深度。采用线上短视频授课的方式,导致思政课内容碎片化、零散化,影响大学生对思政课知识的整体建构。由于手机终端的学习情境过于随意宽松,思政学习的实际效果达不到期望效果。

智能手机助力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路径优化

智能手机具有资源共享性、系统智能性、交互性强、学习个性化、评价多样性等优势,把手机作为新型辅助工具融入思政课学习管理,能够提升大学生学习体验、提升高校思政课学习效果。

1.强化智能学习课程建设,打造智能手机课堂

要注重前沿性和交互性兼具的思政精品课建设。思政课要重视前沿的教学理论创新,开展跨学科知识的借鉴应用,拓宽师生知识结构,提升思政课教学趣味性和专业性。发挥智能手机学习的互动性优势,配合海量线上后台资源,实现“人+机+场景”协同育人的目标。优化智能学习平台的内容设计、信息推送机制。在内容设计上,以鲜活生动的短视频等方式,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使学生达到情感共振和精神共鸣。

要建好智能手机课堂和翻转课堂。虚拟的云信息与实体的智能手机的直接互动形成智能手机课堂,通过VR、AR等技术,在课堂内重现历史场景、国家发展建设宏图等虚拟场景,让大学生在虚拟实践中切身感受人民的艰苦奋斗和祖国的锦绣山河,激发浓厚的爱国情感,有效促进“知行合一”理念的形成。利用智能手机打造翻转课堂。现在的移动在线课堂进一步嵌入教育的个性化,学生通过“线上预习—线下点拨”的方式自主开展学习探究,实现教学模式由“传受式”向“启发式”转变。学生通过虚拟课堂先进行基础性思政理论学习,课堂上主要活动是分享、合作、创造,以一种更加深入的学习方式与教师探究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灵活性、思想性、互动性。构建定制化的“一对一”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解决学生成长的思想困境和心理疑虑。

2.用好智能学习工具,营造智能学习环境

高校要利用好大学生智能学习的虚拟助理。利用智能手机虚拟助手的个性化辅导、交互式问答、情境学习等学习支持功能,更好地开展学习。利用信息识别技术识别语音、文字、图像中的学习信息并在三者间自由转换,提供便捷丰富的思政学习资源;利用拟人化技术以人性化的学习服务吸引学生问答互动,增加思政课学习的趣味性;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海量信息抓取和信息分析的能力,提供智能推进服务。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的基础设施建设。面对智能手机对思政课堂的冲击,34.39%的大学生同意学校通过安装干扰器隔绝网络信号。谋求更加科学、合理、长期、有效的学习管理办法,通过校园网自带的网络管理功能对特定的学习场合与学习时段屏蔽游戏、购物、聊天等网站,以此限制手机思政课堂的娱乐行为,保证智能手机的学习功能。在学习干预上,可以引入信息分析技术对非学习软件与学习信息进行屏蔽和拦截,学习过程中隔绝干扰信息推送,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力。

3.强化智能学习投入的辅导,加强智能手机主题教育

加强大学生智能学习投入的辅导。92.7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需要心理辅导。为此,可以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加强学习投入辅导。一是认知投入辅导。教育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手机提供的学习便利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加工整理思政知识,达到“零存整取”的学习效果。二是情感投入辅导。指导学生通过线上留言、线下反馈等方式灵活处理、及时解决思政知识难点,以化解学习的畏难情绪。给学生说明不点击弹出消息的理由,运用手机工具实现“主人”的学习目的。三是行为投入辅导。指导学生适应“线上线下”学习模式,注重线上线下学习的同步性,取长补短,有序学习;指导学生加强自身时间管理,科学制定智能手机学习时长,对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测评。

开展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专题的教育。81%的大学生要求举办手机成瘾危害专题讲座。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大学生自控力训练,同时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科学的手机学习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使用手机的自制性。

4.开发智能学习监测系统,推进学习评价智能化

开发智能学习监测系统,增强学习外驱力。46.15%的大学生表示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进行课堂抽查。利用智能手机终端上的雨课堂等网络平台,构建短期多维观察、中期连续观察、长期追踪观察的监测系统,通过各类数据搜集对大学生全景化行为过程监测,将其课程学习难处、心理心态变化表征与学习互动状况指标化,洞悉问题,对症下药。

发挥智能手机学习效果评价优势,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智能手机具有实时、全时和全数据的特点,内置的算法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三者同步。一是实时评价,对思政课学习活动进行动态监督,及时了解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注意力、时间管理与平台运用能力。二是全时评价,长期有效采集学生的思政课学习行为特征数据,多维立体式呈现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变化。三是全数据评价,开启全员全景式的全数据记录模式,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智能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19BKS099)的 阶段性成果]

【作者:彭小兰 谢丽嫦,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原载2023年第7期《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彭小兰 谢丽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