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的“桥计划”,你对TA了解吗?

上海静安   2023-04-11 08:59:54

2014年6月起,静安区民政局先行先试,以预防为先、儿童为本、家庭为中心、社区为基的社会工作综合服务试点项目在大宁路街道和曹家渡街道试点实施。经过四年实践,摸索出“需求发现机制、困境评估机制、多元服务机制”三位一体的社会救助服务新模式,获得民政部2018年度“全国十大社会救助领域创新案例”榜首。

自2019年11月至今,上海申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的“桥计划”项目已为江宁路街道104户困难家庭提供332次个案管理服务,263次日常探访服务,开展64节次小组活动,超400人次参与小组活动,为88位社区救助志愿者开展4场培训。

1|搭建精准信息平台,专业服务智慧化


(资料图)

为提高救助服务成效,“桥计划”对江宁路街道困难家庭的基本信息进行汇总与梳理,让社工每一次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都能被实时追踪跟进,保证服务不脱节、成效有迭代,服务可视化,通过利用“数字救助”工具,以达成“智慧救助”的目的,使“政策找人”成为可能,让政府救助部门主动作为更加智能精准。

2|梳理救助“三张”清单,救助服务精准化

针对以往救助工作中常出现的“需求与服务无法匹配”“如何寻找社会资源”等困境,桥计划用“三张清单”破解难题——首先对区级层面、街镇层面以及社会组织、团体、企业等救助资源的梳理,形成“社会救助资源清单”;在社会救助资源清单基础上,匹配相应的救助服务,梳理“社会救助服务清单”;通过入户访视、个案管理等专业方法全面开展需求调研,切实掌握服务对象的各发展阶段实际需求,梳理“困难群体需求清单”,建立起需求有回应,资源有链接,服务有落实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救助路径。

3|开展类别化活动,覆盖全周期人群

“桥计划”构建的是包括儿童青少年、失无业人群、妇女、身心障碍者、老年人等困难人群在内的“全周期”救助服务体系,针对不同人群,专业社工开展类别化服务。

儿童青少年在“众”视网络安全,争做网络“达”人——科学上网小组中学习网络知识,思考网络的利弊,感受网络以外的世界。在“你好,明天号”职业探索小组认识丰富多样的职业,许下未来的职业愿景。在“炫彩青春·如梦未来”探索冬令营中结识好友,发掘自己未知的潜能,从活动中习得专注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寻找青春的底色。

为老年人开展“时光列车”康乐小组,回顾过往经历,增加同辈认同,参加“让爱不缺席”主题出游活动,促进老年人群的社会融入;身心障碍者通过参加“我有一个朋友”同辈支持小组,不断提升沟通技能,加深自我认知,从容面对未来。

4|隔离不隔爱,救助帮扶暖民心

江宁路“桥计划”服务的三年,也是突发疫情的三年,从“严防严守”到“居家生活”到“常态化防控”到如今的“乙类乙管”,桥计划社工一路陪伴着江宁路街道困难家庭,开辟“守望相助”的服务热线,为服务对象开展周期式的电访关怀,对其生活近况及需求进行动态监测。

积极链接基金会及企业资源,帮助筹集疫情期间急缺的生活物资,为江宁路街道困境家庭对接130份爱心物资。

“两小时伙伴”引入榜样的力量,招募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为街道有需要的儿童青少年定期提供课业辅导以及音乐、运动、电影等各类兴趣爱好话题的交流,拓宽视野,激发潜力与自信,即使在居家隔离期间也能感受到暖暖的关怀。

“双百行动”为街道困难独居老人、困境家庭儿童紧急配送防疫套装,同时为其提供电话关怀、链接防疫物资以及协助配药等紧急救助服务,帮助困难人员共渡难关。

双百行动

共渡难关

“桥计划”项目自2014年“孕育出生”,在街道试点实施,到2019年在静安全区铺开,其间不断延续、深化、推广,再到如今的全市各区展开服务,助力精准救助。接下来,“桥计划”项目组也将继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的联动,为有需要的困难家庭架起一座爱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