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焦点:港交所放宽“专精特新”上市门槛,市值要求降低至60亿港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3-25 17:12:5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丽娜实习生张伟泽香港报道


(资料图)

3月24日,港交所推出“专精特新”上市机制改革,《主板上市规则》将于3月31日起新增18C章节。令市场关注的是,最终公布的上市规则包括市值门槛、研发开支比例等,均较先前咨询文件建议门槛要求有所降低,这亦是港交所交易规则自2018年以来最大的调整。

相较于2022年10月份刊发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咨询文件》,港交所在各个方面都放宽了上市要求,包括对于未商业化的特专科技公司的市值门槛从150亿港元大幅降至100亿港元,同时已商业化的特专科技公司的市值门槛从80亿港元下降到60亿港元。

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在当日记者会表示:“这是香港股票市场发展的另一新里程。新经济行业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引入的新上市机制将有助创新领域的新一代公司接通资本市场。我们在此基础上增设特专科技章节,将支持更多公司的集资需要并实践创新理念。”

投资者保护和市场竞争力的权衡

据了解,港交所在咨询文件发布后,共收到90份来自广泛界别的非重复回应意见。其中,对于市值门槛,腾讯指出港交所提出的上市市值门槛要求并不合适,认为商业化公司的市值要求应与其他上市申请看齐,未商业化公司的市值要求则应与18A章“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要求看齐。而美团则认为市值门槛要求过高,部分优质企业都难以达标。

降低未盈利企业上市市值门槛也引起了市场对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者的保护的疑问。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洁旋在记者会回应表示:“我们为已经商业化公司设定的门槛是60亿港元,比我们主板上市的市值门槛高50%。这绝对不算小数目。我们已经在对投资者保护和确保香港有一个有竞争力的市场之间取得了平衡。”

同时,她强调,市值门槛并非保障投资者的单一因素,交易所同时要求所有申请人获得2至5名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的巨额投资,亦会确保投资者对公司进行独立尽职调查等。

未来数月将有相关公司上市

近年来,港交所不断创新,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来港上市。2018年,港交所在上市规则中新增18A、8A和19C三个章节,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的创新产业公司来港上市,以及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的地点。此轮改革为港交所在过去数年带来了新的活力。数据显示,2022年有62只新股来自新经济行业,占期内集资额的65%。

以18章A为例,截止至2023年1月31日,共有5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挂牌上市,港交所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集资中心。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港股IPO市场共有89只新股上市,集资额约1043亿元,同比下跌约68.5%。此次放宽未盈利特新企业上市标准,是否能为香港IPO市场注入新的动力?

伍洁旋表示,在咨询过程中得到的回应和市场反馈来看,需要筹集资金的人以及正在寻找投资的投资者对此都非常兴奋。

她指出,新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是一个长远措施,随着科技行业快速增长,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内地和国际公司符合资格上市。参考2018年改革上市制度经验,预期首家透过新机制上市的公司会在数月后出现。

2019年以来,工信部公布了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计8997家。21数据新闻实验室据企业预警通统计,截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8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占全国的9%;平均成立年限为14.6年。